高舜礼:2023春节游的四个特征与意义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1-27 22:13来源:中国网 1月27日电刚刚过去的2023年春节,是新冠疫情终结前夜的黄金周。对旅游业来说,是既不同于平常年份,也有别于疫情大流行间的春节,是旅游与疫情渐行渐远、春风吹又生的重要时间节点。人们不论是从微信朋友圈,还是从电视台滚动播发新闻,都可看到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节日场景,以及某些地方旅游拥堵的实时画面。这种状况是旅游业界节前就已预料的,也是防疫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必然结果。 从旅游市场层面分析,2023春节游大致可梳理为4个特点: 其一是探亲高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悠久民俗。探亲流在今年春节游人群中占比很大,应超过疫情3年和之前的平常年份,原因是连续两年曾劝导“就地过年”,今年不再有此要求,人们便争相弥补难以举家团聚的心理缺憾。也就是节日使然,民俗使然。 其二是就地游旺。就地游就是人们在当地和周边游,或曰短途游。这既是受春节不远游的传统影响,也部分的是因对疫情尚未彻底清除的担忧。加之,很多地方组织发动景区免费、文旅消费券,举办丰富多彩的庙会、游园、群众性文化活动,也吸引了城乡居民就地游。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参与就地游、周边游的,有相当比重是假日休闲活动,严格说不能计算为旅游人群。 其三是热冷两极。也就是个别传统旅游热点,再现以往黄金周的拥堵景象,如兵马俑、黄山、泰山、张家界等,需要排队等候很长时间;而多数景区景点吸引的跨省游客和中远程游客,虽比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但尚难说兴旺,只是由冷变温或温热状态。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游客只钟情于心目中最必游的景点,这样即使全国很小比例的游客前往,汇集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而一般景区则仍旧处于萧条中。 其四是疫后症明显。就如同感染了疫情的人那样,不小比例的人都有后遗症;旅游企业和相关业态也是如此,直观原因是3年疫情让很多企业难以照常经营,恢复以后难免仍旧力不从身,有诸多漏洞和差池,如游客参观要排长队,客房不够卫生,餐饮水平较低,有的还发生了死人伤人事故。 2023年春节游的这些特点,本质上是疫情3年影响及当前所处阶段的结果。尽管与疫后恢复仍有差距,但今年春节游仍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对防疫政策的转型和优化,对全社会国民心态的调适和平复,还是对旅游市场的复苏乃至产业恢复,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阶段。 第一,春节探亲游的全面恢复,解决了人们思乡思亲的心理问题。意味着历经3年疫情之后,国民生活层面的全面恢复,让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生活恢复,至此方落到实处。 第二,春节旅游的全面升温,明显浓厚了传统节日氛围。对此,每一个外出者都有切实的感受,居家者也能从春节期间电视节目的报道中觉察到。无论是民众、还是官方,都把旅游的兴旺程度,视为评价节日状况和民众安居乐业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三,春节旅游的局部火爆,增加了业界对市场恢复的信心。个别景区的火爆,节日市场的兴旺,让经营者和投资者看到了旅游产业的韧性,增添了对产业和市场加快恢复的信心。 春节既为2023年旅游开了好头,也为疫后旅游恢复添加了动力,但能否说春节以后的旅游就会一马平川、步步登高?我认为,这样断言还过于乐观、也为时过早。旅游企业还应该踏实做好生产能力的恢复,抓好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抓好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才能加快融化3年疫情凝冻的寒冰,推动旅游产业加快进入正常乃至高质量发展轨道。 (作者:高舜礼 系旅游资深专家,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adeptdigitalmarketing.com"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不可或缺,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报告主要分析了全年景区门票预约率空间差异、预约量时间变化和预约偏好。核心观点如下:全年景区平均预约率为53%,低级别景区线上依存度高,高级别景区线下直销更有市场;全年预约客流受大都市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存在“一地有疫情全国受影响”现象;客流重心随气温发生改变,气候舒适性决定客流总体流向;跨省游自然景观预约量占比最高,省内游主题公园预约量占比最高,休闲度假和人文景观受青睐。年轻游客喜欢玩,偏好体... 2月24日电 记者从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官网获悉,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近期发布的《城市经济影响报告》对全球82个城市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包括中国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四个城市。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内,北京或将超过巴黎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城市目的地。报告分析,长期来看,中国城市旅游业复苏前景乐观,但是短期内,疫情影响还会持续,延缓了旅游业的复苏进程。2022年,4个城市旅游业对GDP的贡献基本... 2月24日电 今天,历时三年建设的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在杭州萧山湘湖启用。在2月23日举行的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张旭当选世界旅游联盟第二届主席。业内人士表示,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启用,将带动更多行业性国际会议、国际活动等到萧举办,由此将形成更庞大的会议经济。据了解,世界旅游联盟(WTA)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国际旅游组织,成立于2017年9月。联盟... 今年以来,文旅消费加速回暖,景区人流不息、酒店预订爆满、市集红红火火,旅游从业者倍感振奋。“我们有理由将2023年旅游经济预期由‘谨慎乐观’上调为‘乐观’,全年将呈现‘稳开高走,加速回暖’的态势,季度增速有望环比走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春节文旅消费热之后,旅游业如何进一步提振信心,谋求高质量发展?近日,本报记者围绕相关话题对旅游业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进一步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