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高舜礼:旅游业恢复很难在2023当年全面实现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1-04 13:52来源:中国网旅游

自2022年11月中旬,中央决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陆续印发了新20条、新10条和对新冠进行“乙类乙管”等通知,标志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下的新阶段。对旅游业来说,去除人员流动的障碍,意味着旅游业有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恢复的基本前提具备了。




那么,哪些因素关乎旅游业恢复呢?我想大致有六个:

一、旅游业恢复的大概标准。无论谁做分析研判,都离不开相应标准。去年11月,有的省份说前三季度旅游接待恢复至疫情前的99.7%,引起业界和媒体的质疑,就缘于恢复的标准问题。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肯定是仁者见仁的,但总体上应有若干共性认识。例如:旅游接待人次与收入达到2019年的水平,是仅看某些省市,还是从全国总体来看;产业恢复是只看一两项大数,还是要与2019年实际情况作对比,如三大市场、客源市场结构、旅游收入构成等;除了旅游接待与收入外,是否还应看投资状况、旅游就业、企业绩效、发展质量等。如单看某一两项数据,很难全面反映旅游市场与产业的恢复。

二、国际旅游的放开时间。目前国内旅游已经开放,经营上已没有障碍,但这只是三大市场的一方面,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还只有开放的希望,允许进行护照的申领,但在给予来华签证的便利中,没有提及入境旅游;对出境旅游,则是“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本着试点先行原则,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也面临着欧美国家对中国入境游客的额外设限。对于经营出境旅游的企业来说,政策放开的早晚与彻底程度,直接关乎其旅游经营收入;对国内各旅游企业来说,入境旅游是一支重要的旅游消费力量,虽然只有1亿多人次,但对旅游业恢复具有标志意义。国际旅游的开放,是在春节前后,还是“五一”前后,对全国和各地旅游业的恢复进程是有影响的。

三、各地经济恢复与活跃程度。这关系到公务旅游、商务旅游、因私旅行(上学、就医、探亲、参加活动等)的恢复进度。在国际公认的旅游统计范围内,这些旅游形态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占有较大比重,例如,广东省纯旅游人数与不少省份相差不多,但旅游总量却高居全国榜首,原因就是经济发达造就了很多上述的“特别客源”,这些人群虽未必去观光、度假、休闲,但一定会有食宿、交通或购物的花费,对旅游业是直接进行了贡献,这也是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此外,经济的恢复与萧条,也事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减,进而影响旅游市场复苏的进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至2.7%,为20年来除金融危机和疫情最严重时期之外的最低水平;我国由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加之疫情防控政策趋向“放开”,经济加快复苏将是必然态势,但面临的困难、各地恢复的快慢却存在差距。

四、疫情前景与民众心态状况。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后,出行不再有限制,必然带来阶段性的疫情上升。对城乡居民来说,不论是媒体报道、手机微信、街谈巷议,有关疫情状况的传播乃至渲染,则会加重心理上的阴影,对决策出游将是负面因素;经营人员因感染增多而大量脱岗,景区、酒店、餐饮、商业服务等难以充分开业,成为旅游正常接待的阻碍因素。年前,我前往皖赣二省差旅,就明显感到这种状况;目前不少地方疫情已呈走高之势,春节期间因探亲流的兴旺,疫情感染可能会有所增加。疫情何时得以减弱或控制,有防疫专家预测需在春节之后一段时间,无论这一预测准确与否,疫情前景与民众心态是影响旅游业恢复的重要因素。

五、城乡居民收入的恢复增长。这既是大众旅游需求向好的先决条件,也关乎旅游市场的尽快复苏。3年疫情使数亿家庭收入明显减少,支撑民众坚韧地生活下来的是中华民族重积蓄、度荒年的文化传统;过分期望疫后大众旅游很快反弹,就相当于是让百姓寅吃卯粮,搞“借贷式”、“努劲式”的消费,显然不符合“民以食为天”千古至理,旅游毕竟算不得生活首位之必需。因此,让失业者、下岗者尽快有工作、有收入,让民众的腰包加快恢复起来,是实现旅游业复苏和增长的重要条件。

六、出台必要的复苏支持政策。像旅游业这样受灾深重的产业,既要靠行业自身努力摆脱疫情影响,也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在过去旅游业遭遇重大困难时,各级政府大都出台了纾困与扶持政策,以推动旅游业尽快走出困境。如今的情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扶持。例如,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势下,可给予旅游业以新的战略定位;为推动纾困和复苏,可给予旅游企业适当补贴或延长享受疫情期间的扶持政策;为推动三大旅游市场的复苏,应加快开放国际旅游和增加签证便利;为促进旅游消费增长,出台落实带薪休假或激励出游的具体政策等。



在当前进行旅游业恢复的研讨和预判中,还有几个话题是必然常常会涉及的。

其一,我国的疫后或后疫情时代。这是指与疫情期间相对应的时间界限和节点。当前这个时段,不再限制人员流动,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限制流动明显不同,是否就已处于疫后呢?我认为,不能做这样的判断,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在局部地区仍居高不下,且传染致病率较高,视之为疫情结束为时尚早;另一方面何时宣告疫情终结,需要我国政府或主管部门加以宣布,或者世界卫生组织作权威性的界定。因此,当下这个时段与“疫后”虽紧密相连,也可抓紧推动旅游市场、旅游产业的复苏,但尚不属于后疫情时代。

其二,我国旅游业恢复的时间。业界对此看法也明显不一,有乐观派(较快派),也有悲观派(渐进或稳妥派)。我凭着多年的专业直觉判断,旅游业恢复将很难在2023当年全面实现。

其三,我国旅游业疫后的变化。三年疫情对旅游业产生了深重影响,业界有研究者认为,疫后旅游业必然会出现诸多变化,有的认为旅游需求、消费习惯、产品趋势都将进行调整,有的认为旅游要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发展变化是一种渐进的常态,对当前的旅游企业来说,复苏与恢复是第一位的,改进和提升是这之后的;在旅游复苏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旅游的改进和提升,从理论上说有一定可行性,但实践中恐怕很难落地。就如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命题,在旅游行业已提出15年,但整体进展并不是很快,前几年又以“高质量发展”替代了“转型升级”。预测是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变成现实则往往颇费气力、颇费时日。也就是所谓,既要仰望太空,更要脚踏实地。



业界人士多已习惯说搞好疫后旅游业的恢复。现在不是疫后,疫后还有一段时间,但从加快旅游业恢复的需要看,全行业不能坐等疫后,而要立马主动把握“当下”,加紧启动相关复苏工作,因为旅游业恢复大前提已经具备,人员流动的障碍已经清除。让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地方能够迅速投身到旅游业复苏的行列!

(作者:高舜礼 系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社长/总编辑,本文系作者2023年1月4日在ACSC文旅研究院年会上的主题演讲,有所整理,标题后加)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adeptdigitalmarketing.com"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万众瞩目之下,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有一组数据在网上刷屏,国内出游人数达到3.08亿人次,创造了3758亿元旅游收入,旅游业再次迎来开门红。作为战略性支柱和综合性幸福产业,文旅产业地位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此外,政府工作...
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作为承前启后的国家纲领性文件,《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各行业都希望从中捕捉到未来的某种蛛丝马迹。作为生活服务业的一部分,旅游属于典型的幸福产业:亦即先有“国泰民安”,后有旅游的自然繁荣。所以即使《报告》中没有大篇幅直接提及旅游,旅游人也不必妄自菲薄,《报告》发布依然是与行业息息相关的大事件。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中国旅游的哪些过去、现在与将来...
《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25.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1%和30.0%。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25.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1%和30.0%。《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
截至2023年3月5日,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3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河北滦平金山岭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喀喇沁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永吉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东昌万峰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南栾川伏牛山滑雪旅游度假地、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滑雪旅游度假地等7地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统计数据显示...
春暖花开,正是出行好时候。伴随中国按下出境游“重启键”,一份份重量级的“邀请函”纷至沓来——2月14日,任内首次访华的伊朗总统莱希发出邀请,期待更多中国游客赴伊旅游;2月22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第4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旅游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我邀请中国游客来我们的国家”;2月底,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韩斐励在访华前说:“我想借此次访问中国的机会,向中国游客发出热情邀请。”一份份热情的邀请,折...
聚焦/热点

聚焦/热点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