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20年,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馆即将面世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1-10 13:34作者:高江虹 叶晴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这座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馆建了整整二十余年,将于2023年1月1日对公众开放。 如果出境旅游重新开放,你的第一站要去哪里? 请将即将开业的大埃及博物馆放在心愿清单首页,这座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馆建了整整二十余年,馆藏超过10万件埃及古老文明珍宝的新博物馆将于2023年1月1日对公众开放。 100年前,霍华德·卡特意外发现了图坦卡蒙墓,这一未遭盗掘的古墓中出土的大批珍宝震惊了世界,是埃及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年轻的图坦卡蒙,成为最著名也是最神秘的埃及法老王,他那满是宝藏的陵墓和他的黄金面具已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重要象征。 如今,在新的大埃及博物馆,图坦卡蒙的宝藏,将与埃及数千年的历史中各个时期的文物一起展出,组成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赏的历史阶梯。跨越千年的会面,等待百年的展览,历经二十年的建造,人们在期待一种遥远、壮阔却又简洁的共鸣,述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延续,生生不息。 冠上明珠:全球最大的历史博物馆 拥有超过三千年文明的埃及,大多数历史珍品放在修建于1863年的老建筑内,逾30万件馆藏令老埃及国家博物馆不堪重负,因此在国内外的支持下,2002年,埃及政府大手一挥,准备新建一座“全球规模最大的考古博物馆”来展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大埃及博物馆的原始成本估计约为 5 亿美元,然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建造的成本已超过10亿美元。建成后,博物馆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一架波音747。巨大的空间也为旅客造访提供便利,博物馆建设总负责人穆夫塔赫预计,开馆第1年接待游客数量在200-300万人,博物馆长期目标是每年接待800万人。 2002年埃及文化部为博物馆建设征集方案时,收到了来自82个国家的1557件作品,最终爱尔兰的Heneghan Peng建筑设计事务所赢得大赛。但据埃及政府称,总共有来自 6 个不同国家的 13 家公司参与了大埃及博物馆的设计阶段。其中,爱尔兰共300人的设计团队负责了整个建筑的设计,德国的数家设计公司负责景观,日本的设计团队则负责了设计监修和工事监理。 整个博物馆建筑设计,正面向于埃及的大金字塔群前,场馆的三条轴线呈放射状分别延伸至三座金字塔,体现出时光无限延续的史诗感。初始设计中,博物馆外墙将由长达一公里的缟玛瑙打造,一天中石材的色泽将随光照变化,打造出神秘迷人的景观。在真正落成时,缟玛瑙材质被玻璃取代,且长度缩减了至少一半,更符合当下节约资源的理念,显现出十足的现代性。 来到广场中心,是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这位埃及文明中王国国力的巅峰、最著名的法老之一,俯视着整座博物馆的中庭。这也是展馆中最大的文物,11米高、83吨重的红色花岗岩雕像象征着古埃及同样厚重的历史。 拉美西斯二世身后的超大台阶上,立着87尊法老雕像和埃及诸神,如同亲临巨大的埃及宫殿一般,来到博物馆的广场通道,沿着长约60米的阶梯拾级而上,在日落日出时分,阳光会以绝佳的角度通过广场,洒入整个通道,埃及王室辉煌壮观、金光熠熠的场景在这一瞬间被复刻。 地处开罗吉萨区域,大埃及博物馆也是吉萨高原整体设计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尼罗河冲积平原与吉萨高原形成了近50米的高低差,设计师利用这种地形,将整个场馆设计出依附地势的层次感,建筑外围设计充满古代文明要素,从象形文字到沙漠绿洲,将埃及文化经典具现,褶皱般的不规则设计与稳固的三角形造型,与不远处的金字塔群形成有机的联动与观照。 包罗万象:丰富独特的馆藏文物 随着开业日期的临近,大埃及博物馆的众多细节也被披露。 大埃及博物馆将收藏约100000件古代文物,馆内的四个展区按照历史进程划分,分别为史前至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与晚期与罗马时期,将从衣食住行等各个侧面展示埃及历史的风貌、文化的血脉与延续生机,在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心,艺术始终是人民生活的本征。 博物馆的近十万件藏品中,其中4549件将来自著名的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展览将首次呈现图坦卡蒙时期全部种类的代表文物。其中,不仅包括这位法老的各类随葬珍宝,还有最为人熟知的世界级国宝——图坦卡蒙的金面具。除了各类黄金制品,参观者还可以看到更多日常用品,如法老的手杖、用来遮羞的缠腰布、回飞镖、存放香菜种子与杜松子的食盒等。 这些藏品真正要与世界见面时,状态则会和刚出土时所差无几:大埃及博物馆打算在展区内原样复制一个墓室,和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卢克索发现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看到的保持一致,为参观者带来切身的“古墓丽影”般的沉浸式体验,古埃及王室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被生动且大方地袒露给远道而来的人们。 另一件镇馆国宝,是有4600年历史的胡夫太阳船,太阳船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大型木制文物之一”。1954年,埃及考古学家在胡夫金字塔南侧发现并挖掘出了第一艘胡夫太阳船。去年8月,为了将它从原有的太阳船博物馆转移至埃及大博物馆中,考古团队费尽心力,为短短7公里的路程设计调试了多种方案,甚至特别设计了一个黑色的灵棺,将整只船放入,并平缓运送至馆内。这艘承载着法老灵魂的航船,如同星夜中遨游夜空的方舟,在吉萨高原上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观瞻。 为了体现埃及悠久的历史和荣耀,埃及政府在今年办了大型的文物迁居活动——The Pharaohs' Golden Parad。整个仪式以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游行形式为原型,将22具王室木乃伊从老博物馆运送至了新馆内。 比起文物与历史本身,大埃及博物馆对考古发掘的本身也有所强调。在展区中,馆方将陈列出100多张由哈里·伯顿(Harry Burton)所拍摄的墓穴考古照片。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记录下的,是百余年前埃及宝藏首见天日的真实状况,同时表达了埃及对考古工作的重视,默默诉说着对考古工作者的敬意。近几年,珍藏这些照片的牛津大学格里菲斯学院(Griffith Institute)的卡特档案馆将其中的一部分图片进行数字化处理与重新着色,黑白相片的色彩还原,犹如历史回归本真。 历经坎坷:值得等待的文明馈赠 其实大埃及博物馆原计划2011年就投入使用,几经坎坷,近日才宣布将于2023年与公众见面。 2005年,大埃及博物馆的建设正式开始,但环境、财政、政治各方面的因素很快被发现,各步骤开始延误。2011年,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浪潮席卷埃及,博物馆项目陷入停摆,2014年政府恢复后,博物馆建设重回正轨,在国际贷款的帮助下建设,开馆日期延误至2019年。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埃及旅游业受到重创,旅游业衰退导致了政府的财政枯竭,这座新博物馆的未来令人忧虑,博物馆面世再次延迟至2021年,随后在埃及内乱波及下,开馆时间屡屡延后。 这个全球最大的博物馆,仿佛与自己千年历史之下的国家命运相似,不断经历着风云变幻与迭起兴衰。好在,十多年的等待即将结束,负责人穆夫塔赫说“埃及给世界的礼物值得这场隆重的庆祝。” 一个世纪以来,金字塔坐落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而旧博物馆则在开罗中心的解放广场,45分钟的车程造成了交通压力和行程安排的不便。而大埃及博物馆距离吉萨金字塔群仅有不到两公里的距离,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选择。博物馆的落成将改变每个人在开罗的旅行计划,参观这座宏伟的文明宝库或许就要花上两天的时间。 原有的埃及考古博物馆承载的压力也将大大减缓,这座建立于1902年,设计收纳量仅35000件文物的老博物馆收藏文物已超过20万件。大埃及博物馆的建立大大缓解了旧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压力。更大的空间为文物展示提供了更沉浸式参观的场景,也为策展人们提供了尽情展示才华的舞台。 古文明的底色上,博物馆建造者们试图讲述现在的故事,主楼建筑不仅囊括了展览空间,更拥有媒体资料中心,会议室、图书馆等现代架构。主楼建筑外,主题公园、咖啡厅和餐馆为游客们提供多样化现代化的娱乐场所和消费设施。这些场馆在苍茫的沙漠景观之下,昭示着博物馆的现代理念。 毫无疑问,大埃及博物馆的建设将为吉萨高原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埃及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这座大博物馆,不仅承载着保护文物的重任,更是整个埃及对于自己失落已久的悠久文化重新回到世人面前的期望。 耗资10亿余美元,历时二十余载,大埃及博物馆的建造显示了这个国家对文明的尊重与眷恋,流传千年的古埃及文明,通过这座博物馆连通世界,和现在的人们诉说着祖先的辉煌经历,这不仅是埃及的自豪,也同样是属于全人类文明的荣耀。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adeptdigitalmarketing.com"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万众瞩目之下,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有一组数据在网上刷屏,国内出游人数达到3.08亿人次,创造了3758亿元旅游收入,旅游业再次迎来开门红。作为战略性支柱和综合性幸福产业,文旅产业地位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此外,政府工作... 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作为承前启后的国家纲领性文件,《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各行业都希望从中捕捉到未来的某种蛛丝马迹。作为生活服务业的一部分,旅游属于典型的幸福产业:亦即先有“国泰民安”,后有旅游的自然繁荣。所以即使《报告》中没有大篇幅直接提及旅游,旅游人也不必妄自菲薄,《报告》发布依然是与行业息息相关的大事件。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中国旅游的哪些过去、现在与将来... 《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25.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1%和30.0%。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25.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1%和30.0%。《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 截至2023年3月5日,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3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河北滦平金山岭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喀喇沁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永吉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东昌万峰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南栾川伏牛山滑雪旅游度假地、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滑雪旅游度假地等7地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统计数据显示... 春暖花开,正是出行好时候。伴随中国按下出境游“重启键”,一份份重量级的“邀请函”纷至沓来——2月14日,任内首次访华的伊朗总统莱希发出邀请,期待更多中国游客赴伊旅游;2月22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第4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旅游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我邀请中国游客来我们的国家”;2月底,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韩斐励在访华前说:“我想借此次访问中国的机会,向中国游客发出热情邀请。”一份份热情的邀请,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