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天天在旅游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1-10 13:33来源:时代周报 曾经的杭州是休闲旅游之都,品质生活的代名词,也曾是全中国除了拉萨城区最小的省会城市。 杭州是一个年轻的城市。 在20年前,恐怕很少有人会同意这句话。 二千多年前,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就在这上演了一系列博弈,留下了一个叫“卧薪尝胆”的成语。那时候的杭州还叫吴越故地。 1400多年前,隋文帝正式取了“杭州”这个名。 到了唐宋,这里更是文人墨客的宝地。贵为南宋都城的杭州那时叫“临安”。苏轼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把两千多年前夫差和勾践故事中浪漫的一笔点了出来。 从历史上看,杭州无愧于一句“古都”之称。 但今天,说杭州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恐怕很少有人会反对。 据智联招聘联合任泽平团队推出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杭州排名第5,仅次于北上深广。 在去年的排名中,杭州一度以99.2分位居第二,略低于北京(100),甚至超过上海(98.6)和深圳(89.6)。 随着2008年阿里巴巴落户杭州,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产业开始在杭州生根。而这些产业天然就是为年轻人准备的。 大量年轻人的涌入,带来了众多知名直播网红、电竞选手,带来了逐渐红火的金融业,也带来了步步高涨的房价…… 无论从经济、教育、医疗还是产业方面看,杭州也许早已“以二线之名,行一线之实”,但不变的是年轻人仍然前赴后涌,进入这座天然自带“国潮”的城市。 01 本地人是少数人 古城迎接年轻人,年轻人爱上古城,为古城带来活力,古城再以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姿态迎接更多年轻人。如果说城市和人才是一种双赢,那么杭州无疑提供了一个现实案例,双赢到底是怎么赢。 2021年杭州常住人口十大户籍地显示,杭州户籍地仅占17.8%,为217.3万人。 换句话说,超过80%的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涌向杭州。其中河南人占比高达15.8%,为192.3万人,与杭州本地人的数量不相上下。 这意味着,在杭州,你每遇到5个人,都不一定有一个本地人。 杭州对外来年轻人也非常慷慨。2022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留在杭州的生活补贴标准是: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大学生创业,能获得5万~20万元的无偿资助,另加三年10万元房租补贴。 2016年至2021年,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比北上深广都高。仅2021年一年,杭州的常住人口就增长了23.9万,数值超过全国绝大多数省份。 一位曾在全国多个城市工作过的阿钱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杭州的包容是天生的包容,它不是刻意想要包容你,而是它本身就是如此。 在成都问路,出口的是普通话,收到的回答大概率是“川普”;重庆的老板娘再热情,也不妨碍阿钱被火锅辣得七窍生烟。“但在杭州听到本地话的概率不高,而且杭州菜‘口味门槛’不高,基本上都可以吃。” 在漂泊多地后,阿钱选择了留在杭州。 02 反向旅游?每天都在 “十一”假期期间,“反向旅游”的概念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爆火。 “反向旅游”原本指的是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的方式,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 但究其根本,是年轻人不愿意在假期期间与人山人海的人潮拥挤,在排队和等待中消耗大量的时间,损失假期体验。 也就是说,核心其实是“不计划、不赶趟、不打卡”,保持闲适和悠闲。 而在杭州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一点。 “来杭州的第一天,收拾好行李准备到周围看看,一打开地图就震惊了。”小喻是江苏人,6年前来到杭州工作。“西湖离我只有600米远,也太近了吧。” 事实上,不止西湖,杭州的景点几乎都处于市区内。 与大多数热门旅游景点需要精心计划、腾出时间、跋山涉水只为一睹真容不同,杭州的景点可能是每天早上上班路上经过,下班散步可选,以及周末心情不好的放松之地。 “西湖这个地方,如果你专门飞过来再转车,可能会失望。但是平时去散散步,可以说是极好的选择。”小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刚好赶上下雪,那就是大惊喜,称得上一句美不胜收”。 湘湖、钱塘江,西溪、灵隐、宝石山,一个个会出现在新闻、旅游指南上的景点,其实就在身边。 换句话说,杭州的年轻人,可能每天都在“反向旅游”。 更让人感受不到旅游感的是,这些景点绝大多数都免费,也没有明显的边界线。在古城杭州漫步而行的年轻人,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踏入了千年的历史里。对于年轻人追求反向旅游的内核而言,没有什么比这种随机性更迷人了。 正如一位“新杭州人”在社交媒体上所说,“钱塘江最美的不是钱塘大潮,而是那习习晚风。西湖最美的也不是十景八景,而是那春夏秋冬。” 03 第五城 曾经的杭州是休闲旅游之都,品质生活的代名词,也曾是全中国除了拉萨城区最小的省会城市。随着萧山与余杭的撤市设区,“大杭州时代”到来了。 谈起杭州近些年的腾飞,互联网是无法规避的焦点。正如“只有时代的互联网,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句话所言,有的是杭州的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的杭州。 杭州的人其实不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杭州城区总人口为874万,在全国只排在第11名,还达不到“超大城市”的门槛(1000万人)。 换句话说,杭州能跻身“第五城”,是因为拥有与其人口规模不相称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数据也说了同样的话。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标准,迈进发达经济体的门槛是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越过这条线的时间,深圳是2013年,上海、北京、广州均在2018年,杭州仅晚了一年。 虽然多位杭州本地人对时代周报记者称,杭州除了互联网,其他行业的工资真不怎么高。但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1年,杭州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从20219元猛增至4460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2021年全国个税最高的十个城市,杭州名列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人均个税4853元,几乎是广州的两倍,更是成都的近四倍。 2022年全球主要城市独角兽企业数量排名中,杭州甚至排名全球第九,仅次于柏林,超过了巴黎。 面对这些数据,本地人小酒也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诚说道:“工资不高当然是相对于房价和互联网行业的工资而言。如果跟以前比,那肯定是高了不少。横向放在全国也算是有竞争力。” 2003年,淘宝成立,依托成熟的制造业供应链,善贾能商的杭州人,掀起“全民创业”热浪。 2016年,淘宝正式入局直播,“包邮区”地理位置,叠加成熟的代工厂和产业集群、丰富的网红资源,杭州又一次成为佼佼者。 如果说2008年杭州遇上阿里是抽中了时代的彩票,不如说后来淘系直播的火爆也离不开杭州自身禀赋的支持。 毕竟,当你介绍一个城市的希望和商机的时候,没有什么比“我们这里年轻人多”更有说服力的了。 古城欢迎年轻人,众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总是能创造出新的机会、带来新的发展。毕竟下一个时代什么时候来无法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它一定由年轻人带来。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adeptdigitalmarketing.com"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万众瞩目之下,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有一组数据在网上刷屏,国内出游人数达到3.08亿人次,创造了3758亿元旅游收入,旅游业再次迎来开门红。作为战略性支柱和综合性幸福产业,文旅产业地位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此外,政府工作... 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作为承前启后的国家纲领性文件,《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各行业都希望从中捕捉到未来的某种蛛丝马迹。作为生活服务业的一部分,旅游属于典型的幸福产业:亦即先有“国泰民安”,后有旅游的自然繁荣。所以即使《报告》中没有大篇幅直接提及旅游,旅游人也不必妄自菲薄,《报告》发布依然是与行业息息相关的大事件。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中国旅游的哪些过去、现在与将来... 《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25.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1%和30.0%。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25.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1%和30.0%。《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 截至2023年3月5日,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3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河北滦平金山岭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喀喇沁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永吉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东昌万峰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南栾川伏牛山滑雪旅游度假地、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滑雪旅游度假地等7地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统计数据显示... 春暖花开,正是出行好时候。伴随中国按下出境游“重启键”,一份份重量级的“邀请函”纷至沓来——2月14日,任内首次访华的伊朗总统莱希发出邀请,期待更多中国游客赴伊旅游;2月22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第4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旅游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我邀请中国游客来我们的国家”;2月底,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韩斐励在访华前说:“我想借此次访问中国的机会,向中国游客发出热情邀请。”一份份热情的邀请,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