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景“亮化”到经济“活化”:夜游文化让城市走上快车道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0-26 10:19来源:古奇文旅演艺 “强IP”促进夜游文化深入骨髓。 如今的夜游已从过去的亮化步行街、城市灯光秀、乘船游夜景发展到美食夜宴、夜间演艺、沉浸体验、文创集市、夜间节庆、文博夜场等。夜游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五彩缤纷的夜生活,成为展示城市风采的新名片。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城市夜生活体验成为游客目的地夜游首选;文化艺术场馆、电影院、剧场、夜市、集市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消费场景。 “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我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随着门票经济持续弱化,餐饮占据夜间经济主导地位,文化休闲成为“夜游”需求的蓝海。 发展夜间经济,必须有吸引人夜间出来的本事。为此,不能只是旅游景区来唱独角戏,要强调城市的综合建设,确立“整体吸引力”,这样才能让夜间经济持续繁荣。 夜游文化下的产业和业态 对于人的消费习惯,夜经济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呈现,它的核心是“产业”和“业态”。 产业是一种资源和生产力、服务对象的整合,产业是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间经济活动的横向集合。 业态是具体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业态直接对接消费者,业态是经济链条中每一个基本元素,业态创造利润、扩大消费、生成内容、带来流量。业态布局在场域中具有引流、促进、发展的作用。 一个好的夜游、夜经济项目中业态应该是多姿多彩,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还能产生快消和促进二消的作用。 “强IP”促进夜游文化深入骨髓 从概念上来理解,文旅IP是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的产业链生态,并不局限于一种表现,具有明显的主题性、独特性、故事性、互动性以及延展性等特点。 而对于文旅产业来说,文旅IP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吸引具有相似价值兴趣主张的游客,在互动中不断衍生出具有社区情感和文化创意的产品,并与其它产业融合,形成可有效变现的产业链,并最终促成目的地身份标签与认同的文旅生态体系。 从现有的成功的IP引爆案例中人们明确的知道IP是一种可以促进旅游发展、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强有力手段。例如:单品爆款IP——不倒翁小姐姐、唐宫夜宴等,场景顶流IP——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符号性IP——熊本熊、故宫萌萌哒的康熙帝等,这些爆红的IP可以延伸一系列的产业链,促成景区的二次消费。 恰当的文旅IP,出现在恰当的场景中,才可能会成功。文旅,就是一种体验,文旅IP更是一种直击人心的、难以忘却的身心体验。产品及产品系列,再加上场景和体验,形成一套文旅IP组合拳,进而才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 夜游文化的场景设计 首先,基础层面,需要增加场景化设计,也就是塑造的空间主题,氛围、调性、逻辑,整个项目的IP打造,细节化到导视、推广和若干亮点宣传。这是基于空间和项目属性所做的一系列工作。 其次,在这个系列工作之中还包含有故事的塑型,虚拟人的导入以及NPC的应用。 最后,需要动画片的讲述,需要艺术插画的创作,需要游戏化灯光的介入,需要故事化灯光的引领……总的来说,这样的场景才真正立体和饱满起来。 用 IP 吸引游客,最初的引力是故事,最终能打动游客的是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现挖掘、如何利用表达、如何运营深化、如何创新开发新的 IP 才是更为关键的领域。 夜游文化让城市走上快车道 城市在发展“夜经济”中一定要有在地性文化,具备当地特色,有文化品位,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不要一味地模仿其它城市当中的夜生活项目,要做到差异化运营城市主体的夜经济。 夜经济火爆究其原因是因为夜经济面向的群体更为广泛,开拓了消费新空间,很多夜游项目能翻倍景区的游客数量,引发过夜消费,同时还能提高客单价,拉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让人看了就眼红,进而引发投资热潮。 据相关数据统计,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在一个夜游活动期间的客流量就可达超大型景点一年的客流量,可见夜游项目对于吸引客流的作用非常明显,有客流就有商机,有商机投资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经济还是旅游,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呈现,旅游的核心始终是体验,是新奇和沉浸,是满足或挖掘游客的需求,让他们愿意继续掏腰包来购买享受,或实地消耗、或带回家。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adeptdigitalmarketing.com"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万众瞩目之下,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有一组数据在网上刷屏,国内出游人数达到3.08亿人次,创造了3758亿元旅游收入,旅游业再次迎来开门红。作为战略性支柱和综合性幸福产业,文旅产业地位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此外,政府工作... 3月5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作为承前启后的国家纲领性文件,《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各行业都希望从中捕捉到未来的某种蛛丝马迹。作为生活服务业的一部分,旅游属于典型的幸福产业:亦即先有“国泰民安”,后有旅游的自然繁荣。所以即使《报告》中没有大篇幅直接提及旅游,旅游人也不必妄自菲薄,《报告》发布依然是与行业息息相关的大事件。更进一步,我们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中国旅游的哪些过去、现在与将来... 《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25.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1%和30.0%。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游客25.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44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1%和30.0%。《公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 截至2023年3月5日,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3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河北滦平金山岭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喀喇沁美林谷滑雪旅游度假地、内蒙古牙克石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永吉北大湖滑雪旅游度假地、吉林东昌万峰滑雪旅游度假地、河南栾川伏牛山滑雪旅游度假地、新疆富蕴可可托海滑雪旅游度假地等7地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统计数据显示... 春暖花开,正是出行好时候。伴随中国按下出境游“重启键”,一份份重量级的“邀请函”纷至沓来——2月14日,任内首次访华的伊朗总统莱希发出邀请,期待更多中国游客赴伊旅游;2月22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第4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旅游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我邀请中国游客来我们的国家”;2月底,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韩斐励在访华前说:“我想借此次访问中国的机会,向中国游客发出热情邀请。”一份份热情的邀请,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