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行业   地方   观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专家   研报   学术   文博   文创   景区   交通   住宿   红色   乡村  乐园   户外   节会   环球   攻略

后冬奥时代,如何用好北京冬奥文化遗产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5-22 11:01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人才遗产。盛会圆满结束后,如何充分运用好这些遗产,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重大课题。

  1、学习好传播好北京冬奥精神

  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无疑是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体育战线乃至全国人民的一面新的思想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标杆。

  继承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北京冬奥会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此次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中华文化与冰雪元素交相辉映,展示了厚重与轻盈、巨大与微末的比较美学原则。在四个开闭幕式的节目创意中,美轮美奂的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意展示,巨型中国结的文化蕴涵,迎客松的热情邀约,折柳寄情的送别,直击人心的雪花主题歌,九岁小号手的《我和我的祖国》,山区儿童马兰花合唱团的倾情演唱,每一个都构思奇妙,感人至深,无不包含圆融和合的中国理念。而听障演员的圆舞曲,手语班国歌,盲童合唱团的歌声,视障运动员的点火仪式,则展示了中国“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光辉境界。这是全球奥运人的嘉年华,是中国理念的完美展示。

  继承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本届冬奥会上,无论是运动员、志愿者还是观众和相关工作人员均展现了更开放的精神面貌,更强烈的文化自信;表现出宽阔胸怀和包容精神,对各国运动员、教练员表达了真诚的礼客之道。

  继承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要努力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喜庆祥和的雪容融,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香喷喷的豆包,谷爱凌爱吃的馅饼,外国人爱吃的饺子,这些广受欢迎的元素承载着精彩的中国故事,弘扬和彰显着东方文化、东方气派、东方风骨和东方意境,展现了一个文明开放的中国形象,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奥林匹克精神。

  继承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就要迎难而上,勠力同心,发扬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的奋斗者精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冬奥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开拓进取、勇毅前行的气概与姿态,更需要保持定力,在北京冬奥精神引导下,团结奋斗,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奥运场馆的建设和赛后利用是历届奥运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历史上,不少奥运会举办城市因为场馆建设耗资巨大而背上巨额债务,如蒙特利尔奥运会在奥运会结束后的数十年间一直在“付后账”。更多城市则是在举办之后难以支付奥运场馆营运和维护的巨额费用,无奈之下选择拆除相关建筑,如悉尼奥运会等。

  北京冬奥会后,如何在后冬奥时代传承和利用好北京冬奥遗产,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成为我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考题”。

  冬奥会期间,北京建设的奥运建筑群以优美多姿的艺术形态,优异完善的服务功能,获得了运动员教练员的热烈赞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串中华文化浸染的音符在这里奏响:“雪如意”“雪游龙”“雪飞燕”……深深浸透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闪耀着中国美学精神的光芒。

  后冬奥时代,这些北京冬奥会的卓越遗产,已经成为富于发展潜力的优质资产。在奥运筹办之初,北京就策划了奥运会后的京张文化旅游带的建设与运营。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依托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等场馆,北京将与张家口市共同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将部分冬奥运动赛事场地改造为奥运主题博物馆,使之成为展示奥运文化、中国文化、北京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后冬奥时代,北京将借助冬奥遗产,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举办国际国内高端论坛和展览,打造兼具本地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利用“雪如意”等冬奥标志性建筑,建设集观光休闲、时尚餐饮、购物娱乐、会展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冬奥文化集中展示区域,开发奥运主题文化创意产品、奥运场馆影视创作功能。北京还将借助奥运场馆办赛功能,高水平建设崇礼国际冰雪运动赛训基地,积极承接国际国内重大冰雪运动赛事,着力打造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顶级品牌赛事聚集地,带动开展多元化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构建“专业赛事+原创赛事”的精品赛事体系。

  3、发展好文化旅游与冰雪体育产业

  保护和利用奥运遗产,我们必须在后冬奥时代进一步保持和加强冰雪体育运动,推动我国由冰雪体育大国向冰雪体育强国迈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特别是冰雪运动的热情。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这个人数还在迅速增长。后冬奥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强化战略规划布局,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发展冰雪产业。持续推动冰雪赛事活动,谋划和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后冬奥时代,我们要进一步保持和推动“人民奥运”的总体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全民健身体系,努力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保持和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推动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群众冰雪运动。要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开创奥林匹克冬季运动新纪元的基础上,从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大国走向全面发展的体育强国。

  后冬奥时代,我们必须加紧发展与奥运相结合的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在冬奥筹办之初,张家口就在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产业发展等领域为赛后利用做好了准备。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京张高铁通车运营、京礼高速全线通车,同时区域交通干线逐步织密,一批综合性交通枢纽逐步建成,京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不仅满足了奥运保障需求,也为冬奥之后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借助冬奥期间统一管理相互合作的基础模式,要在全国更广大的区域内将体育文化旅游与相关创意设计产业、会议与展览业、广告传播媒体业、视频业、影视业、演艺业、体育休闲娱乐产业、运动装备制造业、金融业等统合为一,跨界融合,实现新热潮下的“文化体育+”。

  后冬奥时代的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必须适应更多更广泛的新需求。为满足这些新需求,就必须与5G背景下AR等传播技术手段结合起来,用更加丰富的场景化手段、沉浸式内容设置,更趋向于双向交互式心理体验的程序,与多样化多层次的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鼓舞人心、增强信心,我们必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向世界发出“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作者:金元浦,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adeptdigitalmarketing.com"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相关推荐
3月24日,“快乐长沙 韵味星城”高铁品牌专列开行仪式在长沙南站隆重举行。本次开行仪式以传播长沙文旅品牌、彰显长沙文旅形象为目标,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华铁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与在场的旅客一起,共同见证“快乐长沙 韵味星城”高铁品牌专列成功开行。快乐值得期待,韵味值得追寻,星城令人向往。长沙作为湖南省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历史文化与都市休闲兼具。随着高铁网络的扩大和...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山东省文旅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抓好项目谋划实施。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四廊一线”为建设重点,大力策划实施标志性、引领性强的文旅大项目,建设完善全省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库,5年来优选推荐6...
文旅部网站3月22日消息,3月21日至22日上午,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强调,开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经营活动逐步回归正常,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成为今年市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市场发展呈现消费升级和市场下沉并行趋势,安全、品质成为消费者的重要诉求;新主体、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对行业监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文化...
为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促进文旅业的“双碳”实践,3月21日,全联旅游业商会与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在线上召开《零碳景区》《零碳酒店》团体标准立项论证会议。全联旅游业商会副秘书长李德甫主持会议并介绍商会团体标准工作情况,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中国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常务秘书长李洁出席会议并汇报《零碳景区》《零碳酒店》团体标准立项...
要支持以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为重点,开通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之间的道路客运线路,积极拓展“门到门”“点到点”的定制客运服务,提升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的客运网络连通度。3月2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密火车站、民航机场、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
聚焦/热点

聚焦/热点

副标题

聚焦
热点
关键词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旅游
夜间旅游
康养旅行
户外旅行
研学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区
乐园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视线
论道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旅行
环球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动态
动态

全国旅游投诉举报热线:12345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77

京ICP备2021027040号-2    经营许可证11010501796008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